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我家的家风又是什么呢?家中没有明确的记录或说法,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家风的理解却愈发深刻。
谈起家风,就不得不谈一谈我的爷爷,一个有着近7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早年投身革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为党和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献出了毕生精力。他忠于党,为政清廉,艰苦朴素,严于律己。他常教育我们说“人不能忘本”。
“不忘本”是忆苦思甜,爱党爱国。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缠着爷爷讲故事。他说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很差,受冻挨饿是常有的事,鞋子坏了就光着脚在雪地里走路。直到兄弟几人相继参军后,家里生活才好过些。还给我们讲过长征中战士吃树皮和皮带充饥的故事,告诫我们不准挑食和浪费粮食。后来我们慢慢长大,家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开始添置更多的家用电器如电话、电脑等,堂哥还买了家里的第一辆轿车,爷爷摸着车直夸“共产党领导的好啊,你看人们生活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富裕”,那一脸的自豪劲,感染了我们所有人。在对比过去艰苦岁月的过程中,我们理解了先辈的努力和牺牲,感受当前生活的幸福和不易,从而增强了爱党爱国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忘本”是家庭和睦,孝字当先。家庭的和睦,来自于每个人都坚守“孝”的信念。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申之以孝悌之义”,爷爷也常叮嘱我们说“百善孝为先”。在我们四世同堂的家里,有近30口人,每逢节假日,大家都会欢聚一堂。孩子们嬉笑打闹成一片,长辈们享受着天伦之乐,而我们年轻人就喜欢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生活的点滴,这欢聚时光是心灵的港湾,是爱的栖息地,温暖着彼此的心。爸爸是最小的儿子,自我出生,我们就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所以也是爸爸妈妈在尽心照顾爷爷奶奶的起居生活。奶奶生病卧床八年,身上没长过一次褥疮。只要天气允许,爸爸都会用轮椅推着奶奶外出溜溜逛逛,奶奶心情好,气色佳。爸妈也成了家属院里有名的孝子。我们孙子辈的人也各有自己尽孝的方式,堂哥堂嫂经常带孩子们去看望,我和堂姐远嫁不能经常陪伴,就商量好负责购买奶奶的日常必需品,比如我买成人纸尿裤,堂姐就买奶粉等营养品,这一坚持就是八年。家庭和睦的画卷里,孝字闪耀着温暖的光芒,子女们恭顺孝敬,长辈们慈爱欣慰,亲情在其间流淌,大家用真心和行动诠释着家庭的温暖与美好。
家风如雨,润泽着我们心灵;家风如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它就像一本既多彩又鲜活的教科书,伴随着我们健康地成长。它虽没有形成文本或细则挂在墙上,但却在无形和潜在地发挥着教育功能,对我们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相信我们的言谈举止也会影响下一代的行为,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成为他们成长的风向标,让“不忘本”的家风在每一代中延续。(刘丹 兖矿能源教培中心教务部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