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篇散文,里面有一段故事很耐人寻味。在幼儿园的绿地旁,一群稚嫩的孩子指着两株茂盛程度有别的桃树,感到疑惑,“为什么两棵树长得不一样呢?”老师略作思考,以“因为它们的根须长得不同”进行了解答,继而阐释了“树靠根长,根深叶茂”的植物知识。看似简单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育人哲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家教、家风与个人成长之间,何尝不是根与叶的关系。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是家风的“家”,也是国的“家”。家庭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家书并非鲜见,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注重家教的他在《诫子书》中这样教育他的孩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告诫他的儿子,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这既是对诸葛瞻的殷殷教诲,也是对于他的无限期望。
我们家也有自己的家风,家教虽然普通,但是让我在其中受益匪浅。父亲常说,“做一个有德的人,比做一个有才的人更重要。”这句话像是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我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迈入社会,这些道理在我心里逐渐生根发芽。母亲则常常提醒我,女孩子要自尊、自爱、自强。这三字箴言,如同一块玉石,温润而坚硬,成为我成长路上的指南针。在我的家庭里,父母的爱是完整的,没有分割。这份爱,有时像是夏日的阳光,热烈而耀眼,有时又像是冬夜的暖炉,温暖而细腻。在这份爱中我学会了感恩与回报,学会了珍惜与付出,我明白,我不仅是父母眼里那个永远的“孩子”,更是他们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期望与责任。
父亲是锅炉检修保运班的一名普通职工,他时刻用言行教导我、影响我。还记得有一年,厂里锅炉大修,父亲连续加班3天了,那天他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一点,我被厨房中热饭的声音吵醒,才知道,是父亲回来了。走出卧室,看到满身炉灰还未来得及换衣服的父亲,突然觉得鼻子一酸,父亲则好似没事一样,说到:“这几天,大修终于结束了,在锅炉上爬上爬下的,脚都起泡了...”随后父亲忍着痛,让母亲帮忙把泡挑了,再拿创可贴贴上,第二天照常上班。父亲如同“灰铁人”一般的精神让当时的我深受触动,在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深受父亲的影响,不怕苦,不怕累,良好的家风与执着的性格也造就了我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
有一次,我回家后一直跟父亲抱怨今天的工作繁忙劳累,父亲听到这些抱怨,笑着跟我说“生活要有正能量,不要总是传导别人一些负能量。开开心心工作,开开心心生活。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想呀,干得多,学到的还多呢。”这些话虽然简单,但也确实让我开始转念,受他的影响,在遇事的时候,我也会多往正能量的方向想想,我们每天开心充实,家里人也会被我们的氛围感染到,自然家里就和和睦睦,在家外工作也就充满干劲。“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少抱怨,多做事”也成为了我始终坚持的工作理念。
家教,是那么的潜移默化,它不需要言语的赘述,只需要行动的实践。在我的家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我最好的教科书。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真正的爱。
现在,我已经在中心工作两年有余,在工作生活的空闲时间里,我也时常会回想起长辈为我上的那些“政治课”,回想起他们对我说过的那些意味深长的话,顿时,我明白了许多,也领悟了许多。做好工作不仅要坚持接“地气”、增“底气”、长“才气”,更要坚持奉献,在安于平凡、不甘平凡中敬业奉献,一定能创造平凡中的不凡。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父母用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诉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我树立了榜样。家教、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家国是不变的情怀,让我们以“小家”为基点,以“大家”为追求,在壮丽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叶萌 兖矿能源教培中心安全培训部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