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时光在粉笔灰与机械图纸间悄然流淌。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技工教育部综合教务组组长兼机矿党小组组长的侯飞老师,自 2012 年带着对 “让技能改变人生” 的憧憬站上讲台,便在机械专业教学一线扎下了根。从初登讲台时对着教案反复演练的青涩,到如今统筹教务、带教授课皆能从容驾驭的骨干,她始终以 “为技工学子筑梦” 的初心,在教育征途上步履不停。

教务担当:以“细”字扛责,把“琐碎”酿成“有序”
2023 年技工教育部成立之初,教务工作千头万绪,侯飞主动挑起综合教务组组长的担子。她给自己立了条规矩:“每一份资料必核对三遍,每一项计划必想在前面”。教科研活动资料上报前,她会逐页检查格式、核对数据,哪怕是标点错误也绝不放过;制定班级教学计划时,提前和专业课教师沟通,结合技工学生实操需求调整课程比重,确保 “理论不脱节、实操有保障”。最忙的期末季,她的办公桌上总堆着厚厚一摞试卷 —— 每周 20 节《机械基础》《液气压传动》专业课上完,她顾不上喝口水,就带着教务组同事围坐在一起,分拣、装订 5000 多张试卷。指尖被纸张磨得发红,她仍反复叮嘱:“每个考场的试卷要按学号排好,千万别弄混,这关系到学生的成绩公平。”“教务是教学的‘后勤部’,我们多一分细心,老师和学生就能少一分麻烦。” 她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也用无数个加班的夜晚践行着承诺。

教学创新:以“实”字授课,让“抽象”变成“可触”
面对委培班级《液气压传动》这门 “难讲、难懂” 的课程,侯老师没少下功夫。为了让学生理解 “液压泵工作原理”,她特意找来透明亚克力教具,亲手演示油液流动的轨迹;讲到 “气缸故障排查”,她带着学生到实训车间,对着真实设备拆解、分析,把课本上的 “故障现象” 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操案例。正是这份 “把知识讲透、让学生学会” 的坚持,她的课堂满意度始终名列前茅,且每年课时量超 560 学时,相当于平均每天要站在讲台上授课近 2 小时,从未因教务工作耽误过一节课。

教研实绩:以“优”字引领,让“个人强”带动“集体优”
作为机矿党小组组长,侯飞深知 “一个人优秀不算强,班组整体过硬才是真本事”。她牵头制定了 “每周一教研、每月一磨课” 的制度,每次教研都围绕 “如何提升实操教学效果”“怎样优化考核方式” 等实际问题展开。为了帮同事准备技能大赛,她还把自己积累的《机械制图》《实操指导手册》等资料整理成册,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
近三年间,在她的积极引领下,班组教师在济宁市技工教育教学设计大赛、教培中心机械技能比武中接连摘得6项荣誉;她个人同样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大放异彩:2022年于山东省“技能兴鲁”竞赛中斩获三等奖;2023年、2024年又相继在济宁市职业技能大赛、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载誉而归。每一本荣誉证书,都镌刻着她对“专业精进”的不懈坚守。
初心如磐:以 “恒” 字前行,让 “坚守” 照亮 “未来”
侯飞老师的 13 年,是把 “平凡岗位” 干成 “责任高地” 的 13 年,每一份细致的教务安排、每一堂生动的专业课、每一次倾囊相授的帮扶,都藏着她对技工教育的赤诚;而这份 “择一事、终一生” 的坚守,不仅成就了她个人的成长,更成为教培中心育人路上一道温暖的光,照亮着更多技工学子的逐梦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