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培中心的校园里,常年可见学员求知若渴的身影、教师传道授业的声音,更有一支队伍始终扎根幕后:他们背着装满工具的背包,穿梭在教学楼宇、学员宿舍、餐厅后厨,用每月数百次的抢修响应、日复一日的日常守护,在水管爆裂的清晨、电路故障的深夜、设施老化的现场,为教育培训工作筑牢“安全防线”。他们就是教培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维修组,一群以匠心践使命、以坚守显担当的“平凡英雄”,让平凡岗位绽放不凡光彩。

党徽领航 危急时刻勇当“急先锋”
“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样子,培训任务越是吃紧,越要站在最前面。”56岁的孔令仑,是维修组里唯一的党员,也是大家眼中的“主心骨”。面对密集的培训任务与设施故障的“双重考验”,他始终以“冲锋者”的姿态扛起责任,用行动诠释“一名党员一面旗”的担当,为团队注入“敢打硬仗、能扛重活”的强大动力。
周末的清晨,抢修电话突然响起:“2号学生宿舍2楼水管爆了,水都漫到走廊了!”正在陪生病老伴复诊的孔令仑,当即嘱托家人照料老伴,拎着工具包就往宿舍赶。抵达现场时,走廊积水已没过脚面,他顾不上挽裤腿,弯腰关闭总阀,用管钳拧开破裂的水管接头。凉水浸透衣裤,他却丝毫不在意,嘴里反复念叨“得赶紧修好,别影响学员用水”。两小时里他始终保持弯腰作业,结束后扶着墙才能慢慢站起,腰间的膏药在汗水浸泡下早已失去黏性,却成了他最耀眼的“荣誉勋章”。
在党员的带动下,维修组形成了“不分昼夜、不分你我”的战斗氛围:手机调成“响铃+震动”双模式,生怕错过一次抢修;工作本上记满了各楼宇设施的“健康档案”,哪里的水管容易老化、哪间教室的电路需要重点排查,都记得清清楚楚。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这支平均年龄50岁的队伍,用“随时待命、随叫随到”的坚守,筑起了保障校园运转的“铜墙铁壁”。

匠心筑梦 平凡岗位彰显“真担当”
维修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琐碎:修一根水管、换一个灯泡、查一次电路,可正是这些“小事”,连着教学秩序的“大事”,系着师生生活的“暖心事”。维修组的师傅们把“小事”当“大事”干,以“工匠精神”打磨每一次服务,用“绣花功夫”解决每一个问题,让平凡岗位焕发别样光彩。
组长董建宏从事维修工作30年,早已养成“随时待命”的习惯。培训任务最忙时,他凌晨5点接到“主教学楼3楼供水管道泄漏”的紧急通知,10分钟内抵达现场。距离上课仅剩3小时,他跪在潮湿的地面上,扳手、管钳交替使用,汗水早已湿透后背,直到清晨7点管道恢复畅通,才靠着墙角啃了口面包充饥。作为组长,他不仅带头干重活,还会提前梳理各楼宇设施的“健康档案”,标注出容易出故障的点位,让检修工作更有针对性。“培训任务不等人,我们多一分细心,培训就少一分麻烦。”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39岁的季双磊是组里最年轻的成员,却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劲。他发现校园老旧铁管频繁漏水,不仅增加维修频次,还浪费水资源。于是,他利用休息时间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主动提出用新型PPR管替换旧管的方案。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他带领团队利用夜间和周末施工,连续半个月每天工作到凌晨,终于完成所有楼宇水管改造。改造后,水管漏水率下降90%,每年节省维护成本数万元。“维修不是‘补窟窿’,而是‘防患于未然’,要让设施用得更久、更安全。”季双磊的话,道出了所有维修人的初心。
王朝晖在教培中心工作了30年,从青涩的青年到沉稳的老师傅,他的工具包换了一个又一个,上面的划痕记录着每一次“冲锋”的痕迹。培训任务繁忙时,他曾一天接到8次维修需求:上午修好了教室的投影仪电路,下午又去学员宿舍检修老化的空调外机,晚上还得排查食堂的电路安全。有一次,他在检修教学楼顶层电路时,提前切断总电源后架梯作业,过程中梯子突然晃动,他本能地扶住梯身保持平衡,虽未造成安全事故,但膝盖还是不小心磕出了淤青。第二天,他依旧准时出现在抢修现场,同事们劝他休息,他却说:“学员等着上课,设施不能等,这点伤不算啥。”
杨继国则是大家眼中的“细心人”。他负责日常设施巡检,总能提前发现别人忽略的问题:教室的插座松动了,他会及时加固;走廊的应急灯接触不良,他会连夜更换;就连卫生间的水龙头滴水,他也会记在本子上,第二天第一时间维修。“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万一出了差错,可能影响教学,也可能给师生带来不便。”他的巡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一处设施的“健康状况”,字里行间满是对工作的敬畏与负责。

协作聚力 团队同心共筑“服务墙”
“人心齐,泰山移。”面对高强度的维修任务,维修组没有“单打独斗”的英雄,只有“抱团作战”的团队。他们不分职责边界,不计个人得失,你帮我搭把手,我替你顶个班,用协作的力量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让“团结”成为战胜挑战的最强底气。
如今,一批又一批的培训任务顺利完成,但维修组的师傅们依旧背着工具包穿梭在校园里——他们修复的不仅是设施故障,更是教学保障的“放心线”;他们坚守的不仅是维修岗位,更是服务师生的“初心岗”。他们用双手守护校园的正常运转,用行动诠释“平凡中的伟大”,让“维修人”的担当与奉献,成为教培中心最温暖的底色,用平凡岗位的坚守筑牢服务基石,助力教培事业的发展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