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专题二】进一步科学回答“四个之问”

作者: 孙婷婷   发布日期: 2022年10月24日   来源: 兖矿能源教培中心

【编者按】兖矿党校理论宣讲团开启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宣贯之旅。该宣讲团通过组织11场次,200多人次的理论宣讲,保障11个基层党支部全覆盖,推动教培中心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来自兖矿党校理论宣讲团4名青年优秀宣讲教师,从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科学回答“四个之问”、“双碳”理论、人民至上等四个不同维度的专题,通过清晰的结构、严谨的叙述、生动的实例,在20分钟的宣讲中,讲准、讲清、讲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的主要创新点,对该单位党员干部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孙婷婷课件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刻回答了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可以说是一本原汁原味的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教科书。

第四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的文章,共109篇,分21个专题。这段时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治国理政面临新考验的特殊时期。

它集中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背景下,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第四卷通过第一、二、六、二十一这几个专题分门别类对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战略指引与部署,坚定表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历史自信、历史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更加笃定昂扬。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为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思想引领。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胸怀天下、放眼世界,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引领人类社会向着光明前行、世界大变局向正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愈演愈烈,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具全局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等问题,面对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世界之问”。

孙婷婷课件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通过“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充分体现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作出的最新贡献,进一步科学回答“世界之问”,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打开重要“思想之窗”。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多场重要国际会议时强调,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事实再次表明,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们党全面而深刻地诠释了“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什么样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怎样满足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这个根本问题,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专题,充分彰显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人民情怀,进一步科学回答“人民之问”,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党领导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也创造了人权保障史上的奇迹。2021年,按年平均汇率折算,我国人均GDP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包括养老、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在内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且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日益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大党大国领袖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情怀,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其能够永葆蓬勃生命力的根本途径。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进入新时代,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时代之问:“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世界向何方?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之问。”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积累了“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为开启“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给出最科学、最准确答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等重大专题,以大历史观的宏阔视野,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一步科学回答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新时代“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怎么走”“人类向何处去”“世界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重大时代课题,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开拓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明了方向,不断为推进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