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是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人才则是这条路上的基石。” 正如行业专家所言,在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节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4月21日,兖矿能源工匠学院积极践行这一理念,举办智能化采掘技术研习班。学院以 “精打细算深挖内潜” 为准则,整合各方资源,精心设计课程,旨在为行业培育出适应智能化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兖矿能源智能化转型筑牢人才根基。
精准锚定需求 靶向施策提质效
研习班筹备阶段,工匠学院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广泛收集智能化采掘专业一线职工的培训需求。从智能化设备操作难点到系统维护痛点,从生产流程优化建议到成本管控实际需求,学院将这些碎片化信息梳理整合,精准制定课程内容。这种“从一线中来,到一线中去”的培训模式,避免了资源浪费,让每一项培训内容都直击生产实际,让学员们能够带着问题来,带着解决方法走。
劳模工匠领航 传承匠心聚合力
为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质量,学院特别设立了劳模工匠微讲堂。这一环节邀请了大国工匠王小波亲临现场,分享他在技能竞赛中的宝贵经验。王小波凭借着自身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实战经历,深入浅出地为学员们讲解了在竞赛中如何突破技术难题、提升操作技巧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他的分享犹如一盏明灯,为学员们在技术提升的道路上指引了方向,激发了大家勇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斗志。同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翠红也来到现场,讲述了自己十年来在工作岗位上聚智创新的历程。她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展现了创新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济二煤矿董继伟感慨道:“谢老师的创新故事太有启发性了,原来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小改进,也能为降本增效做出大贡献。”
实践研习深化 知行合一促发展
学院聘请了上海天地的技术人员为学员们讲授智能化采掘控制系统。技术人员从系统的基本原理到实际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此外,为了让学员们有更直观的学习体验,学院精心组织学员赴山东能源装备集团天地采掘设备再制造有限公司进行实践研习。在生产维修车间,学员们亲眼目睹了先进设备的检修、维护和高效运行,与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到了实际生产中的宝贵经验和操作技巧。这种实践研习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学员们的视野,也让他们更加明确了自身技能提升的方向。
此次智能化采掘技术研习班的成功举办,是兖矿能源工匠学院在人才培养道路上的又一次重要探索。通过精准的培训需求分析、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行业专家的倾囊相授以及深入实地的实践研习,学院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提升智能化采掘技术水平的优质平台。相信在学院的持续努力下,将会有更多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为兖矿能源的智能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行业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