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更是奋斗的季节。今年的九月,对于党校工作部而言,却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丰收的烦恼”。培训班次迎来了培训史上的最高峰,34班次、52期次、2161名学员的培训任务,如同潮水般涌来。高度密集的课程、庞大的学员数量、高标准的服务要求、校内校外的双重压力,让培训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面临极限挑战。这不仅仅是对组织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党校工作部全体教职工意志品质、担当精神与团队凝聚力的一次全面检阅。面对这场“大考”,党校工作部的党员和教职工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铿锵有力的回答,诠释了“教培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以忘我的奉献、无畏的担当和紧密的协作,用实际行动共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奋斗者之歌。
先锋引领 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挑战面前,党组织就是最坚强的堡垒;关键时刻,党员就是冲在最前的旗帜。面对管理服务力量捉襟见肘的困境,党支部迅速响应,主动作为,将战斗堡垒直接建在了培训管理的第一线。支部组织党员们深入课堂、食堂和宿舍,开展全方位的培训督导。他们不仅是监督员,更是协调员、服务员,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有效分担了班主任们肩上的重压,确保了培训的井然有序。
“我们整个部室只有四名男同志,我们两个人一组排班,每隔一天就值一个夜班,大家毫无怨言。”一位党员同志平淡的话语背后,是连续多日无法与家人团聚的坚守,是深夜仍在巡查校园、处理突发事务的辛劳。这“毫无怨言”四个字,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主动请缨、挺身而出的先锋本色。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值守点亮黑夜,让鲜红的党旗在培训工作的每一个角落熠熠生辉。这种模范带头作用,不仅是一种行动的引领,更是一种精神的感召,为全体教职工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平凡英雄 无私奉献彰显担当本色
如果说党员的引领是灯塔,那么广大教职工的集体奉献便是托起培训巨轮的磅礴海洋。九月份,班主任的工作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平均每人带班3个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个。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下,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叫苦。在不久前召开的一次科务会上,当老师们被邀请分享自己的体会与感悟时,那一个个看似平常却饱含艰辛的故事,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许多老师甚至不好意思讲述自己克服的困难,在倾听同伴的经历时,共鸣的泪水潸然而下。这泪水,是理解,是心疼,更是对彼此无私奉献精神最真挚的礼赞。
让我们记住这些闪光的名字和她们背后的故事:
李萍萍老师,新婚燕尔,还未充分享受家庭的温馨,便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远赴新疆带班授课,在异乡坚守半月。任务完成返程后,未及休整便马不停蹄赶赴泰安带班。她的行程表上,写满了对事业的忠诚。
李春霞老师,家中父母年逾八旬需要照料,爱人在异地工作,读初中的孩子成了她最大的牵挂。为了解决孩子的接送问题,她只能无奈地选择网约车,那一次次手机上的预约,承载着一位母亲深深的愧疚与对工作沉甸甸的责任。
吴芊柔老师,身兼多职,白天忙于带班和处理繁琐的财务手续签字,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财务报销材料准备,只能留到夜深人静时加班完成。连续两个夜晚未曾回家,办公室的灯光见证了她的坚韧与执着。
王春燕老师,在日照带班长达两周,对于一位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母亲而言,这是漫长的分离。电话那头,孩子每日哭着找妈妈的呼唤,是她心头最柔软的痛,但她依然选择坚守在学员身边。
满文静老师,为了工作,将孩子完全托付给父母,无暇顾及。长时间的奔波劳碌,让她的脚踝肿起一个大疙瘩,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但她依然奔走在培训一线。
郑慧老师,腰疾缠身,却毅然承担了赴新疆、陕蒙的授课任务。长达五个多小时的飞行,对于常人已是疲惫,对她更是巨大的考验。每一次往返,腰间贴满的膏药,是她无声的勋章。
还有孙亚婷老师,她带的培训班有晚间有研讨课,为了不影响学员学习,她总是等到研讨结束才去接孩子。有一次遇到大雨,她冒雨赶到学校门口时,孩子浑身早已湿透,活像“落汤鸡”,看到孩子焦急等待的眼神,她满心愧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地坚守;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点点滴滴地付出。每一位老师的名字背后,都藏着一个关于舍弃、关于坚守、关于爱的故事。她们是老师,也是母亲、妻子、女儿,但在任务面前,她们选择了将“教师”的职责置于首位,将个人的困难默默咽下。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正是教培中心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这些平凡中的伟大,汇聚成推动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强大力量,也让“教培人”的担当精神更加可感可知、可亲可敬。
聚沙成塔 团结协作铸就卓越品牌
“人心齐,泰山移”,面对9月繁重的培训任务,党校工作部全体教职工展现出极强的团结协作意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分你我、互帮互助,共同为擦亮教培中心培训品牌而努力。
9月的最后一个周末--9月27日至28日,营盘壕、石拉乌素和转龙湾三个驻外煤矿的党员集中培训班同时开班,由于同期开班的培训班太多,每个班只能配备一名班主任和两名授课老师。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他们没有划清职责的“楚河汉界”,而是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战斗小组”。班主任与授课老师之间相互提醒日程、相互配合解决学员问题、相互支持教学管理环节,“不分你我”成为他们共同的工作信条。他们的目标高度一致:无论如何,都要把班级办好,要把兖矿能源教培中心的培训品牌擦得更亮。
在校内,多个培训班次同期运行,各班主任之间也形成了“互助联盟”。谁忙不过来时,搭把手;谁有急事时,顶个班;发现有疏漏时,及时提醒。一声声关切的问候,一次次无私的帮助,营造出了教培中心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在这里,没有单打独斗的英雄,只有为了共同目标而奋力前行的团队。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协作意识,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凝聚起了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确保了九月大规模、高强度培训任务的圆满收官。
九月的培训高峰已然过去,但奋斗的故事仍在继续。党校工作部的党员和教职工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团队力量。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这段特殊的经历,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业务攻坚,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团队锤炼。它证明了,拥有一支如此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富有情怀的教职工队伍,教培中心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