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兖矿能源工匠学院正式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职工之家”APP平台安家落户!这一重要举措不仅标志着工匠学院技能人才培育工作获得国家级平台的认可,更成为展示兖矿能源工匠培养路径的重要窗口。
线上课程体系扎实 优质资源辐射全国
此次入驻“职工之家”平台,背后是工匠学院在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上的扎实积淀。依托自主运营的“山能e学网络平台”,学院已形成完备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累计上传培训资源3万余件,涵盖矿业、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主导产业的多个主体专业课程。目前,在“职工之家”APP平台职工群众服务区技能学习栏目下的兖矿能源工匠学院专栏,已上线多门精品网络课程,包括张慧老师的《弘扬工匠精神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孟蕊老师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事故管理》、郭金陵大师的《提升机控制系统基本配置及控制功能》、潘兴波大师的《矿井一通三防》等,内容覆盖理论教学、安全管理、设备操作等多个领域。各类优质课程资源正逐步接入“职工之家”,为全国职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技能提升课程,让“兖矿工匠”培育模式辐射更广。
三维师资体系稳固 严格考核保障质量
作为兖矿能源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基地,工匠学院通过不断深耕,构建起一套覆盖“教、学、练、赛、研”全链条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创新构建的“专职+兼职+外部特聘”三维师资体系,为高质量教学提供了核心支撑。更值得关注的是,学院建立了严格的兼职教师考核管理制度,2024年8月,制定了兼职教师考核办法,从职责、聘任条件、考核内容及方法、考核结果及运用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通过定期考核评价、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师资队伍始终保持专业活力。
名师带徒成效显著 培育模式可鉴可学
以10个劳模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学院组织技能大师与青年职工结成师徒对子,根据徒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不少徒弟在技能竞赛中获奖,并有多项创新成果涌现,如兖矿能源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中,兴隆庄煤矿王成的《便携式人体感应声光报警停电牌》获一等奖。“手把手传技艺、面对面授经验”的培育模式,在“职工之家”平台的展示,将为全国企业提供可复制的工匠培育范本。
入驻“职工之家”是新起点,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建设、深化产教融合,计划拓展课程内容、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职工创新创效模式和体系,让更多职工共享优质技能培训资源,为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贡献“兖矿力量”。